为进一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进一步建设,9月27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高卫中、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对外援助项目管理部部长原雪梅、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对外援助项目管理部官员许强一行深入我校,调研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工作情况。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合作交流处处长吴璠,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合作交流处一级主任科员万挚峰,市卫生健康委援外办主任陈健,市卫生健康委援外办综合办公室主任、援非科科长张振山,我校校长张彦文、副校长王庆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高卫中主任一行实地走访了学校校史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急救实训基地、中医技术鲁班工坊实训基地、检验技术实训基地、病理实训基地,深入了解了学校人才培养及基地建设情况。







在随后的座谈环节,我校张彦文校长就学校历史沿革、基本情况、国际交流项目等内容向与会嘉宾进行了介绍。张校长提到,目前我校已经与来自英国、加拿大、瑞士、德国、马里、突尼斯等国家二十余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致力于中医护理、中医药技术的国际化推广。张校长特别介绍了我校的非洲马里鲁班工坊建设情况,自马里鲁班工坊项目开展以来,鲁班工坊的建立既推广了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与中医技术,也为马里培养了医药技术人才服务。

高卫中主任对学校近年来在国际交流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表示了高度认可。高主任提到,在今年8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期间举办了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会后,中方发布《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三项举措,支持非洲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其中《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强调,中国将同非洲继续加强技术转移、教育培训等能力建设合作,包括实施“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和“一带一路”教师成长计划,每年为非洲职业院校培训500名校长和骨干师资,培养1000名非洲本土中文教师;通过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1万名本土复合型人才;开展非洲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未来三年支持300名非洲青年科学家来华。

座谈的最后,高卫中主任表示,希望学校契合国家“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整体布局,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文件要求,进一步发挥教学机构的优势和能力,继续推动我国优秀医疗资源“走出去”,优质教学成果“走出去”,职业技能人才“走出去”,推动中国优质职教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