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来自基层的老师,每次谈及家庭病床病人的护理,我们心里总是有那样一个固有印象,被疾病折磨的痛苦不堪的老人,插着胃管和尿管,可能还有压疮,我们所有的技术都仅仅是可以让他离开的时间晚一点,我们是不是无限失望与无奈?另外大家想过没有,这样的终老状态,不仅只发生在我们的护理对象身上,我们自己将来会是如何离开?如何才能尽量避免这样的终老状态?”, 在社区家床护理适宜技术培训课堂上,项目负责人我校医护学院马连娣副教授对学员们抛出这样的问题,所有学员都陷入沉思……
6月28日上午9时,天津市家医团队适宜技术培训首个项目开班,该项目为我校医护学院护理专业主持的社区家床护理适宜技术培训。今年天津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计划开办家医团队适宜技术培训项目11个。来自本市十六个区的50名社区护士员参加,继续教育学院刘冬莹院长代表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出席开班仪式。

图1 继续教育学院刘冬莹院长在开班仪式上讲话

图2 项目负责人马连娣副教授在开班仪式上发言
在开班仪式上,刘冬莹院长介绍了该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背景。培训中心自2020年开始开展家医适宜技术培训,今年是连续开展的第四年,遴选和实施了近二十个优质适宜技术培训,为我市家医团队能力提升做了大量工作。本项目为连续开展多年的精品项目,也是专门以社区护士为主要培训对象的项目,由马连娣副教授主持,在过去三年中项目组稳扎稳打,克服疫情困难,坚持开展线下技术技能培训,扎扎实实服务基层技术能力提升,取得良好培训效果。今年项目组在过去“两管一疮”培训内容基础上,继续提升内涵、融入人文,升级打造社区家床护理适宜技术培训,期待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马连娣副教授在开班仪式上详细对项目概况进行了介绍。社区家床护理适宜技术主要针对社区中特需病人,尤其是脑血管病卧床病人的生理需求,提供饮食、排泄和皮肤的护理支持,针对卧床病人的康复需求,进行卧位和良肢位摆放和关节功能康复运动。本培训涉及无菌导尿术、鼻饲技术、营养评估与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与护理,卧床患者康复的4项基本技术。项目充分融入了三级预防的理念,从一级预防和避免卧床,到三级预防的康复指导和并发症预防,充分考虑了卧床患者及照顾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用技术与人文的双重力量武装基层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培训中所有主讲老师都查阅了大量资料,融入了技术操作的新发展和新标准,比如雷鹏琼老师分享了导尿管见尿后插入深度的调整和留置尿管漏尿的处理技术,张萌老师强调了病人吞咽风向评估的技术和置胃管成功的验证方法,马连娣老师讲解了国际上压力性损伤预防与处理的最新指南。

图3 主讲教师朱晓颖在进行留置胃管的考核

图4 主讲教师张萌在指导学员进行留置胃管的护理

图5 主讲教师李益平在指导学员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图6 社区家床护理适宜技术培训项目全体学员结业留念
此次培训得到了学员们的广泛认可,培训过程中学员学习热情高涨,通过微信积极向老师们求要学习资料,纷纷对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50位学员对于培训的整体评价、管理过程和教师授课的“很满意率”为96%,学员认为“教师授课水平很高”的比率为100 %,认为此次培训“对日后工作很有帮助”的比率为98%。